國家發改委表示,當前我國鋁產業的主要特點,一是在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倒逼機制作用下,新增產能有所抑制;二是行業大面積虧損;三是企業出現減產停產。業內人士分析稱,供需層面的失衡仍是制約鋁價的決定因素。2014年,如何“瘦身”(縮減產能)止虧仍是我國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。 產能嚴重過剩
早在2013年年底,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副會長文獻軍就曾表示,2013年電解鋁的產能可達到3200萬噸,遠超國家“十二五”規劃中2015年時產能2400萬噸的目標。據有色協會統計分析,2013年,全國實際生產電解鋁2194萬噸,產能利用率為68.56%,過剩率超過30%,產能過剩甚至超過了鋼鐵行業。這樣的局面在今年還在延續。
產能嚴重過剩的同時,鋁價持續下滑,曾一度跌落到12500元以下,為近20年的歷史低點,加之不斷上漲的人工、物料和運輸等成本,國內電解鋁企業虧損非常嚴重。中國鋁業公司(簡稱中鋁)一季度的財報顯示,該公司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虧損21.57億元,虧損額較去年同期增加11.81億元。
中鋁表示,今年是中鋁實現瘦身調整的緊要時期,將力爭通過調整改革實現公司2015年脫困目標。由于現在中鋁的諸多板塊中,除了鋁板塊,其他都有盈利,中鋁將在鋁板塊方面進行改革和調整。據悉,中鋁在有鋁土礦資源的前提下,將淘汰部分氧化鋁落后產能,并調整優化部分現有產能,加大自備電廠、直購電企業的電解鋁投入。其他板塊方面,則繼續推進具有顯著競爭力的優勢項目,探索混合所有制等合資合作模式。